2025-04-19
焕新考级体系,共赴艺术新程在艺术的舞台上,每一次创新都是对梦想的助力;在美育的道路上,每一次升级都是对未来的承诺。文化和旅游部艺术发展中心(以下简称“中心”)带着满满的诚意与创新,全面启动“艺术考级质量提升工程”,用专业与责任为艺术考级事业注入新活力,开启推动考级教育的新篇章!为什么升级?信息科技时代的到来,传统的艺术考级模式亦应求新求变。多年来,中心携手各承办单位,助力无数怀揣艺术梦想的学...
2025-04-19
视觉焕新 防伪升级文化和旅游部艺术发展中心考级证书升级文化和旅游部艺术发展中心,时长01:06在艺术的舞台上,每一次创新都是对梦想的助力;在教育的道路上,每一次升级都是对未来的承诺。文化和旅游部艺术发展中心(以下简称“中心”)带着满满的诚意与创新,全面启动“艺术考级质量提升工程”,用专业与责任为艺术考级事业注入新活力,开启艺术考级的新篇章!证书作为艺术考级质量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承载着...
2024-02-22
文化和旅游部艺术发展中心美术书法考级定点机构(考点)申请须知一、申请机构向考级办提交以下申请材料(纸质):1、《美术书法考级定点机构申请表》1份;2、证照(营业执照、民非登记证、办学许可证)复印件1份;3、考级场地使用证明(自有场地提供房屋产权证,租赁场地提供租赁合同)复印件1份;4、法人代表身份证复印件1份5、考级负责人身份证复印件1份。二、在收到申请机构提交的申请材料后10个工作日内,考...
2024-06-18
为进一步减轻家长和老师的负担、优化考级流程、提高出证效率,考级中心现开始在全国全面试行在线报名,无纸化报考流程。减免情况:1、家长无需再准备纸质的照片,无需提交身份证(户口本)复印件,无需提交原证书复印件。2、学校无需准备和打印报名表、统计表,全程免除准备纸质资料,考前无需递交(邮寄)报名资料。报名流程:1、考级办下发考试报名通知后,计划参加当次考试的学校,向考级办申请开通在线报名通道。2、...
2024-05-20
各市(含辛集、定州市)团委、教育局,文旅局、广播电视局、雄安新区党群工作部,各级青联会员团体,各大中小学校: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鼓励艺术家们以艺术的形式颂扬中国建国75周年的光辉历程和建立的不朽功勋,展示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不忘初心,砥砺前行的精神风貌以及各行各业的建设成就,着力推出一批精品力作,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来临之际,拟联合相关单位共同举办第...
2024-03-12
2024第四期注册美术书法教师资格培训班为进一步推动美术书法教育人才队伍的健康发展,逐步完善和健全以实绩和能力为导向的美术书法教育专业水平认证体系,推动美术书法教育活动的规范进行,提高美术书法师资的社会影响力和公信力,文化和旅游部艺术发展中心面向社会举办“2024第四期注册美术书法教师资格培训班”。一、培训时间(一)培训时间:2024年5月13日—5月15日(5月13日上午9点报到)。(二)... |
漫谈联语的落款2021-05-13 20:35
斯舜威(浙江美术馆副馆长) 联语是中国书法的重要表现形式,有的带有实用性目的,有的并不一定用于悬挂、张贴,主要用于书法创作和把玩。联语更多的是借用前人的创作成果,其中诗词集联用得最为广泛。风景点、亭台楼阁的楹联,结合实际情景原创的可能会多一些,用于欣赏、把玩的书法联语,则书法家们更习惯于写前人名句、名联。有的名联,如“开张天岸马,奇逸人中龙”、“海为龙世界,云是鹤家乡”、“春风大雅能容物,秋水文章不染尘”等,可谓百写不厌。用前人的联语作为书写内容,又有两种形式,一是在落款时注明原作者,甚至出处;二是不注明原作者,仅署书写者的名字。 这两种形式已经约定俗成,不注明原作者的情况相当普遍,已然成为书法家们的一种惯例。当然,注明的也不少。翻开河南美术出版社出版的《民国书法》,映入眼帘的第一幅书法即为王闿运书写的联语“石径流泉映初月,金尊绿酒生微波”。上款为“俊森大兄雅鉴”,落款署“王闿运”,没有写明联语出处。可以肯定的是,这副对联不是王闿运原创,系集联,因为下联出自李白的杂曲歌辞《前有一尊酒行》“春风东来忽相过,金尊绿酒生微波”。上联尚未找到出处,可推测应该也出自古人诗句。 在电脑上检索了这一联语,跳出来的不是王闿运,而是一位小有名气的京城书家的楷书联,而且条目不少。我不知道这位书家是否参阅了王闿运的这副对联,但不是他的原创也是确切无疑的,因为他之前至少已经有王闿运书写过了。然而,对许多观众而言,是不会关注联语的原作者问题的,很容易认为书写者就是联语的作者。不知过了多少年,当世人们连王闿运是何许人也也一概不知时,会不会误认为京城的这位书坛新贵就是这幅联语的原创者? 《民国书法》的第二幅作品是杨守敬写的“研朱点周易,饮酒和陶诗”。这同样是集句联,陆游有“研朱点周易,饮酒和陶诗”、“研朱点周易,饮酒读离骚”。陆游分明借鉴于唐代高骈的“洞门深锁碧窗寒,滴露研朱点周易”。下联除陆游外,清代张岳龄也有“祇应返林谷,饮酒和陶诗”。 中国书店出版的《楹联墨迹大观》(注:本文列举的联语均出自《民国书法》或《楹联墨迹大观》,以下不再一一说明)第二幅是左光斗写的一副常用联“风云三尺剑,花鸟一床书”,没有注明作者。我看到很多书家都写过这副联语,都没有注明作者或出处,我估计许多人也不知道出自何处。这同样是集句联,上联出自宋朝邢仙老的“壁上风云三尺剑”,下联王安石有“满簪华发一床书”,吴芾有“一堂风月一床书”。我不知道最早写此联的书家是谁,是不是从这里化出,抑或还有其他原作者,但并非出自左光斗原创,应是无疑的。 康有为的“但见花开落,不闻人是非”,也没有注明作者。此联出自宋代邵雍的诗句“但见花开谢,不闻人是非”。一字之差而已。胡小石的“沙村白雪仍含冻,山县红梅已放春”也没写作者,出处是杜甫的“沙村白雪仍含冻,江县红梅已放春”。不知为何,也是一字之差。我发现了很多“一字之差”的现象,究其原因,或许是版本之故,或许是书家凭记忆书写,难免或略有出入。姜宸英的行草联“阆苑有书皆附鹤,春城无处不飞花”没写作者,上联出自李商隐,下联则是韩翊的名句。而何焯的“不如饮美酒,可以赋新诗”,下联凭记忆就知道出自杜诗“巳公茅屋下,可以赋新诗”。料想上联也有出处,一查,得知《古诗十九首》汉无名氏有“不如饮美酒,被服纨与素”,明清诗人也多借用。例子太多了,难以一一罗列。 有意思的是简经纶的“道出古人辙,心将静者论”,也只题了用笔的出处及赠送的对象“仿汀州笔意,寄粪翁正之”,而没有注明这是集句联。对这副对联我在几年前就曾做过一番“考据”,饶宗颐先生曾写此联赠送给吴冠中先生,吴冠中先生于2009年12月捐赠给了浙江美术馆。12月3日在吴老家举行简朴的捐赠仪式,我也在现场。因饶公将下联误书为“心与静者论”,我发现第二字上下俱仄,肯定有误。因饶公没有注明出处。经查,得知上联出自孟郊的“君存古人心,道出古人辙”。下联则出自张继的“调与时人背,心将静者论”。 再来看看注明原作者或出处的作品。吴昌硕篆书联“以朴为秀古原树,其真自写斜阳光”,上款注明“冠卿仁兄雅属,曾见吴山子集此联,背临之时辛卯春”,下款署“七十八叟吴昌硕”。吴山子即吴育,吴江人,吴兆骞的曾孙。这副对联吴昌硕曾多次书写,在近年拍卖场中也时有所见。曾熙的“近涧涓密石,援萝临青崖”,上款注明“集谢灵运诗句”。谢灵运原诗为“近涧涓密石,远山映疏木”、“援萝临青崖,春心自相属”。集得天衣无缝。张伯英联“试研露芽烹白雪,请君章草赋黄楼”,上款“拙樵先生正,集坡诗”。梁启超“道义绝知当负荷,湖山仍得饱登临”,上款“履园老兄正,集放翁句”。晚清篆刻家蒋节的几副对联,都注明了原作者。如“酒如人面天然白,山向吾曹分外青”,注明“坡公句”;“结念属霄汉,荡胸生层云”,注明“以杜工部句作对”。而朱彝尊的“墨润冰文茧,杯浮紫菊花”,出自唐人常衮的“墨润冰文茧,香销蠹字鱼”和赵彦伯的“簪挂丹萸蕊,杯浮紫菊花”。朱彝尊在上款注明“集唐人句”。 另一种情况,注明字体的出处,而省略诗句的作者。如清道人李瑞清的“虚室绝尘想,清歌散新声”,上款注明“集郑文公碑字”,而没有注明诗句出自陶渊明。 作为约定俗成的两种方式,已经为书写者和欣赏者所接受,似乎并不值得再多说什么。我只想说点自己的感受,首先,我个人更偏爱注明原作者、注明出处。一方面,这是对原作者的尊重,对文脉传承的尊重;第二方面,也是对受众的负责,让受众多一份了解,知道这是谁的诗句、联语,从而了解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第三方面,在看到前人、别人书写的联语,下一点“考据”功夫,搞清楚联语的出处,顺便阅读原诗,了解原作者的情况,也是一种很好的治学方法,可以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借以拓宽自己的知识面。 当然,对不注明作者和出处,我也表示理解,一方面书法家更看重自己的书法,而联语只不过是一种表现的载体,原作者是谁好像并不特别重要。更何况,不少集句联,相传已久,很多书法家已经不知道原作者是谁,对此也并不感兴趣,或者没有时间、没有能力去考据作者是谁。有时,写联语时也不方便落上款,空间上落穷款似乎更合适。这些都应该理解。更何况,每位书家思考问题方法不一样,创作书法时的特定情形也不一样,我们固然不可一概而论,更不能要求别人非要注明原作者不可。但有一点,自己落笔时对所写内容的出处和原作者多一些了解,总比不问出处、不问作者,随手拿来照抄要好一些。 从某种意义上说,注明原作者是谁,也体现了书写者的襟怀、气度与文化自信。 《东方早报》131113
|